人民图片
资金短缺、招工困难、员工“青黄不接”等成为困扰家政公司发展的难题。满足社会对家政服务不断上涨的需求,需要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行业认同感和家政公司“职业化”管理的积极性,尽快明确行业标准,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,增加家政服务的有效供给
资金缺,招工难――
员工“青黄不接”成新问题
进入龙年,各地保姆紧俏的消息不断传出,让很多人对家政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。然而,多数家政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“资金短缺,招工困难,再这么下去,公司难以为继……”北京家振达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胡经理忧心忡忡。
胡经理介绍说,家振达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,靠着过硬的服务质量,规模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。然而公司面临的困难也不断增多,尤其是资金问题日益明显,主要原因就是家政行业的经营成本在不断上涨:
――起步成本大。家政行业竞争相对饱和,为了打开市场,公司向客户收取的服务费很难上涨,房租、水电等经营成本却不断提高;
――管理负担重。家政服务员的工资上涨主要由雇主承担,但工资以外其他福利水平提高,还是由公司承担。家政服务员的社会保险、劳动纠纷……家政公司承担着很大的管理压力。
“发展需要资金,但家政公司的融资渠道却很单一。”胡经理表示,大部分家政公司规模不大,抵押物有限,通过银行等渠道融资存在困难,经营大部分都只能依靠自有资金。
除了融资困难以外,招工难也是家政公司发展面临的一大障碍。
“家政服务员的不断流失让我很头疼。”王先生是北京月坛地区的一家家政公司的负责人,他表示,家政服务员供不应求,工资也水涨船高,一度出现“保姆月薪上万元”的情况。然而,家政服务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却没有因为涨工资而缓解,反而更加严重了,“公司上个月初招进来20个家政服务员,现在剩下不到一半……”
王先生认为,家政服务员流动性大有几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,当前家政服务员大部分来自农村,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,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,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进城务工劳动力呈下降趋势,而且不大愿意从事目前尚在“低端”的家政行业。另一方面,家政公司留住保姆的手段过于单一,一般都是通过涨工资的方法,造成的结果是,只要有收入更高的机会,家政服务员便会选择跳槽,反而加大了流动性。
他认为,目前家政从业人员年龄上大多为30多岁到50多岁的农村妇女,她们吃苦耐劳,有非常好的奉献精神,深得客户欢迎,但是这些人流失很快,供不应求。而新招进的家政服务员年轻一代的比例逐渐增多,个性较强,不愿意在别人的家里被“使唤”,对繁重家务劳动的承担能力也因此会打折扣,“家政行业正面临‘青黄不接’的尴尬局面。”
发展快,规范少――
缺少行业标准,是制约家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
这两年,随着市场需求增加,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据北京家政协会统计,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政公司约有4100家。2002年底,全市15万家政服务员为18.8万户家庭提供家政服务,平均每个家政服务员服务1.25户家庭。而到了2008年,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家庭数量增至57.6万户,增加了38.8万户,而家政人员仅仅增加了25万人,每个家政服务员要服务1.44户家庭。
虽然家政公司数量多,市场需求大,但家政行业缺少统一标准,家政公司参差不齐,已成为制约家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北京爱侬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,经过20年发展,现已拥有员工1.7万人,在北京拥有50余家分店。爱侬家政公司董事长穆丽杰女士表示,目前,家政行业尚无国家统一的规章与标准,一些标准只能企业自行规定,这给行业发展带来很大困扰。
“比如,目前市场上‘月嫂’十分抢手,可对于什么是‘月嫂’,行业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,概念界定不清楚,权利、义务划分就显得非常困难。”穆丽杰说。
现在,有的家政公司推出了“金牌月嫂”,可对“金牌”的定位,不同家政公司有不同的理解,“在很多情况下,一家公司推出的‘金牌’月嫂,在另一家公司就只是‘铜牌’水平,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。”穆丽杰表示。
她认为,由于缺少行业标准,一些公司随意降低服务质量,给很多家政员贴上“金牌”标签。久而久之,“金牌”就成了吸引顾客的噱头,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面对形形色色的“金牌”、“优质”等广告语,消费者在选择家政公司时,就多了几分怀疑,少了几分信任。
北京家政协会会长李大经认为,目前家政服务业供需不对等,并不仅仅是简单数量上的不匹配,更多情况是:雇主找不到满意的家政服务员,家政服务员也找不到合适的雇主。
“只有尽快明确行业标准,促进行业规范发展,这样才能解决雇主和家政服务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,让供需关系更好地衔接起来。”李大经说。
强管理,上水平――
“职业化”是家政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
“要满足社会对家政服务不断上涨的需求,就要增加家政行业的供给。” 北京市三八服务中心主任张先民表示,“职业化”是家政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“职业化”能解决家政服务员流动性大、福利低、风险高等难题,增强家政行业的吸引力,也能增强雇主的信心。
去年5月,北京市人力社保局、商务委等联合发布了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扶持优惠政策,分别从鼓励实行员工制管理、加大扶持力度、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等7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鼓励措施,简称“家七条”。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公司,不仅保姆可按在职职工标准上三险,而且政府还会为企业实际缴纳社保费的50%买单。
但是,能够享受到“家七条”保障的家政公司还是少数,大多数中小型家政公司的发展依旧艰难。
张先民表示,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行业认同感是实现“职业化”的重要前提。当前家政行业90%的从业人员是外来务工人员,很多从业人员因生活所迫而从事家政服务工作,以能赚钱为最直接的目的,对家政行业的认同感并不强,这是推广职业化的很大瓶颈。
“提高家政公司的积极性也很重要。”张先民认为,不少家政公司对“职业化”、“员工制”存在矛盾心理,既喜欢其方便企业管理,又担心经营成本上升:“实行员工制的话,你需要给家政服务员上保险,她们请假的时候还要照发工资,不仅会增加公司成本,还有可能会出现‘磨洋工’的现象。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。”
据介绍,为帮助员工增强职业认同感,提升“职业化”水平,北京家振达人家政公司实行星级工资管理制度。员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星级工资组成。其中,星级工资是根据客户的打分发放。同时,公司每月为每位员工上交社会保险638元,如果加班则支付加班费。
“当然,实现家政员职业化,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,不能一蹴而就。”张先民表示,着眼于实际,化解目前家政行业供需不平衡的难题,解决“请保姆难”等问题,还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流。“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事业,通过修建敬老院、完善学前教育等途径和方式,分流社会对家政服务的一部分需求,多渠道解决抚养子女、赡养老人等难题。让家政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同步发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