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半个月过去了,我们只接到两笔家政业务。”近日,西南政法大学杨倩同学无奈地对记者说,她们虽然发了帖子为“对面家政”做广告,在校园各个宣传栏张贴宣传单,也通过印发名片向学生推销业务,但还是没有订单。杨倩们的遭遇或许正是当今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“就业难”的社会信号不断冲击着大学
“半个月过去了,我们只接到两笔家政业务。”近日,西南政法大学杨倩同学无奈地对记者说,她们虽然发了帖子为“对面家政”做广告,在校园各个宣传栏张贴宣传单,也通过印发名片向学生推销业务,但还是没有订单。杨倩们的遭遇或许正是当今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“就业难”的社会信号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紧张神经,越来越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,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大胆尝试。同时校方为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、锻炼创新思维,每年也会相应举办各种形式创新创业大赛,记者发现进入4月以来,重庆、南京、杭州等各高校形式多样的创业技能比拼如火如荼地展开,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也都开始进入紧急备战状态。
连日来,记者在重庆多所高校走访后发现,虽然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很高,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寥寥无几。在校大学生该不该自主创业?“鱼”与“熊掌”到底该如何选择?
多数校园创业短期尝试,不了了之
“做家政,专为同学扫寝室”,近日,西南政法大学的罗海玲、尹莉和杨倩组成创业团队,创建“对面家政”,然而,校园家政的市场前景很不乐观。
记者了解到,这已经是她们第二次尝试创业,此前她们还组建过家教团队,但因为没有客源只能被迫解散。罗海玲告诉记者,她们的创业初衷很简单,主要是想积累社会经验,组建“对面家政”团队的点子也是在寝室夜聊中产生的,未来能坚持多久她们也说不准。
据西南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朝彬介绍,每年学校都会有很多学生尝试自主创业,如西政学生经营的咖啡馆、学生烧烤店、校园报刊亭、饰品店、寝室服装店等不胜枚举,但目前除有一间咖啡馆比较成型、注册成公司以外,绝大多数也都是短期尝试,最后不了了之。
的确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,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均在重重困难中难以为继。
蔡瑞是重庆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四学生,虽然年仅25岁,但已是一家专业游泳池管理公司老板,年收入可达百万。蔡瑞告诉记者,由于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,为了供自己完成学业,父母过得很艰辛,因此从初中开始每逢假期他就会在外打工赚取生活费。
卖过手机卡、做过代理、开过宿舍打印店、承包过校园小旅馆,蔡瑞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经商尝试中打磨毅力、积累经验、建立人脉。到了大一暑假,他找到一份在小区游泳池做救生员和游泳教练的兼职,也正是因为涉足这一行业,让他发现创业的重大商机。